光伏平价:十年准备 静待冲刺
发布时间:2019-06-20 13:52:13
封面策划
和竞价上网项目相比,平价上网项目对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最大程度把控成本是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落地的关键。
光伏平价:十年准备 静待冲刺
文/本刊记者 张越月
当地时间5月15日,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下文简称Intersolar Europe)在德国开幕。“中国光伏军团” 7年后集体回归,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看点。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损害,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进行反倾销调查。此后7年中,“双反”不仅影响了中国光伏企业,也让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博览会Intersolar Europe缩水。直到2018年9月,欧盟宣布取消“双反”制裁,欧洲市场大门才重新对中国企业敞开。
想重新立足,产品是最好的敲门砖。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Intersolar Europe上,有超过10家中国光伏企业发布了新型组件或解决方案,几乎所有新发布的产品和方案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高效。
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那么展会就是市场趋势的晴雨表。中国企业对高效产品集体关注和同时发力,既是着眼当下,也是在布局未来,在满足欧洲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即将全面开启的平价市场做冲刺前的准备。
三种平价,有快有慢
2009年3月20日,中国光伏电站第一标——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揭标当日,由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组成的联合体爆出0.69元/千瓦时的价格。要知道,当时光伏平均发电成本高达2~3元/千瓦时。最终,这个超低价虽然未能成功中标,但1.0928元/千瓦时的胜出价格仍然让从业者看到了成本下探的可能。
这次招标后,业内开始关注并探索平价上网的模式。如果按照对象区分,光伏平价上网可分为两类:发电侧平价与用户侧平价。前一类是与火电上网标杆电价进行对比。在无补贴情况下,如果光伏发电成本达到火电的水平,即可算实现平价;后一类是与用户售电价格进行对比,在无补贴情况下,光伏发电成本低于工商业或居民售电价格,即可算实现平价。
曾有人根据价格由高至低,为国内光伏平价上网设计了“三步走”路线图:第一步是工商业用户侧平价,第二步是居民用户侧平价,第三步是发电侧平价。2011年4月,能源基金会推出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进一步就实现平价上网时间做出初步预计:2014年实现工商业用电平价上网,2018年实现居民用电平价上网,2020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但从实际情况看,目标完成速度明显晚于预期,首先看工商业用户侧平价,这种模式一直是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以及缓解供电侧的供电压力,所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而即便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工商业用户侧平价上网也是2015年后才逐渐出现,直到2017年,仍有部分Ⅲ类资源区的工商业电价低于光伏标杆电价。
居民用电侧平价的实现难度相对更大。据统计,全国居民生活用电电价大约在0.5元/千瓦时左右,当下,只有Ⅰ类资源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在居民生活用电侧接近实现平价上网。有业内人士预计,居民用户侧平价上网还需要2~3年左右。
和用户侧相比,发电侧平价上网的进度稍快,并始终保持匀速。
2018年4月12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德令哈、格尔木光伏应用领跑者基地2017年竞争优选申报信息。其中,德令哈最低申报电价0.32元/千瓦时,格尔木最低申报电价0.31元/千瓦时。而当时,青海省脱硫燃煤标杆电价0.32元/千瓦时,如果不考虑环境税,燃煤电厂度电成本约为0.3元/千瓦时。也就是说,青海两个领跑者项目已经接近发电侧平价上网。
而青海项目并非特例,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全国多个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光伏发电侧平价项目,其中至少5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有望按照预期在2020年实现并网。
两种把控,不可偏废
和竞价上网项目相比,平价上网项目对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最大程度把控成本是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落地的关键。
在可以控制的成本中,通过提升光伏系统技术以实现效率提升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技术成本占光伏总投资成本的70~80%,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费用占整体成本的50%,包含控制器、支架、逆变器、蓄电池、线缆等成本接近 30%。因此,精准把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