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生产和消费需低碳化推进
发布时间:2019-06-20 14:04:30
思想库
从高碳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已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绿色低碳,对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
能源生产和消费需低碳化推进
文/周毅
目前,从高碳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党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提出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当中的比例提升到20%左右。
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为负责任大国,兑现碳减排承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除此之外,绿色低碳化对经济、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意义也很明显。
首先,低碳化能够促进能源投资和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而这些增量投资能显著带动经济发展。根据测算,为使煤炭消费在2050年降低到27%,石油消费降低到16%,天然气降至15%,非化石能源消费达到40%以上,需要能源领域到2030年时新增投资109471亿元,2030至2050年间能源领域新增投资162875亿元。从中长期看,能源领域投资总计272346亿元,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低碳化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在促进就业总量方面,如前所述,数十万亿级的低碳投资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分能源类别看,可再生能源的就业创造能力显著高于传统化石能源,以美国一次能源创造的就业岗位数据为例,每发电一兆瓦,煤电每年可以创造就业0.8人,天然气每年可以创造就业0.35人,可再生能源中的风电每年可以创造就业0.85人,其他可再生能源大多每年可创造就业6人以上。此外,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增加偏远地区就业和收入的重要手段。
再次,低碳经济对各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来说意义重大。低碳化客观上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低碳化发展会促使交通运输业的传统燃油车被电动汽车逐步替代,也会促使建筑工程领域的燃油锅炉被电热泵逐步替代,还会促使炼钢工艺的电弧炉被大量应用等。这些产业内部的技术变迁,本身就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全球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和趋势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经历了低碳化转型,认清全球能源低碳化发展历程,对于中国的低碳化转型方向和趋势的把握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总量上看,人均收入低于 5000 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能源消耗量也很低;人均收入水平介于5000至15000美元的国家,因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消耗的能源强度较高,导致能源需求也加快增长;人均收入水平超过 1.5万美元的国家,由于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能源需求开始变得缓慢增长。
从结构方面看,对各类能源的需求转变客观上促进了经济低碳化发展。19世纪欧洲工业化使得能源供应开始从传统生物燃料向煤炭转型;20 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各国对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有了强烈认识,由此刺激了能源由石油向稳定供应的天然气和核能转型;进入新世纪,绿色可持续发展取得各国共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开始逐渐增长,这一些需求的转变客观上均促进了低碳化发展。此外,各项技术的发展为低碳化转型创造了条件。自 2010 年以来,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已降低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锂电池成本也有了大幅下降。数字化进程重塑电力及制造业,大大降低了能源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展望未来,以新能源为依托的电气化发展水平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在2030年之前就可以和传统燃油车分庭抗礼;重型陆运、海运及空运领域,电气化和生物燃料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电气化技术,并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因此,电气化发展水平和新能源发展是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当然,政策在未来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