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企业新闻 > 埃森:依水而生,因水重生

埃森:依水而生,因水重生

发布时间:2019-06-20 14:01:27

能源地理

能源转型不仅是一个目标,它更像一项投资,只要目标正确,敢于和善于投入,在实践过程中,理念和政策必将变成现实,收益也会逐渐累积。在埃森的转型中,对水系和环境的成功治理就是绿色投资的最大收益。

埃森:依水而生,因水重生

文/秦昭

2017年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德国埃森市的市民兴奋地聚集在鲁尔河畔。市长简单致辞后宣布:经过了40年的等待和努力,埃森市民终于可以再次在鲁尔河里畅游了。一声发令枪响,人们脱掉外套,在德国前游泳世界冠军和欧洲冠军的带领下欢呼着跃入鲁尔河。这条让他们敬而远之多年的家乡河,终于再次张开怀抱。

 

最美矿区落幕

鲁尔河是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条河流,总长217公里,流经鲁尔河谷后向西汇入莱茵河。鲁尔河谷则是德国和欧洲的传统工业区,这得益于河谷两岸丰富的矿产储备。从公元14世纪左右起,这里的人们就开始了对银矿的开采。

工业革命后,人们在鲁尔河谷发现大量煤矿,于是采煤业快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钢铁等新兴工业。1811年,德国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在埃森建立了第一座炼铁厂,并在此后几十年中推出铁轨、火炮等产品,带动了小城镇工业的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大量工人涌入,埃森的人口从1818年的22万人,激增至1905年的250万人,到1967年,这里人口达到了最高峰570万人,原本安静的小城成为德国西部的工业重镇。

今天,游人到埃森必去的景点之一是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Zeche Zollverein),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矿区。无论是巨型井塔架,还是醒目的红砖外墙,都能让人感受到当年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煤矿工业区的辉煌。

不仅是埃森,工业发展让鲁尔地区的财富快速积累,经济欣欣向荣,然而这一切成就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流经埃森的埃姆舍尔河。

埃姆舍尔河是鲁尔河北面与其平行的一条莱茵河支流,全长83公里。有数个鲁尔地区的工业重镇位于埃姆舍尔河两岸。埃森市就是其中之一。这条河流经的工业区总人口500万,采矿和钢铁厂密集。从19世纪末起,埃姆舍尔河就被当作一条天然的工业废水排放河道。在近100年里,选矿厂和钢铁厂排出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导致河畔乱草丛生,工业垃圾到处可见。更严重的是重度污染使河中的生物完全灭绝,因此,它长期被认为是一条生态死亡的河流。

20世纪90年代,河水水源和空气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同时,由于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的衰落,德国政府取消了对传统工业的财政补贴。然而,煤矿关闭留下的污水排放管路亟待处理。

1986年,埃森最后一座煤矿正式关闭,也给这座城市悠久的重工业历史画上句号,同时,政府宣布这里将开始向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业转型。为配合转型,1992年德国联邦政府和鲁尔地区政府共同制定了埃姆舍尔河长期治理规划,这是一个总投资45亿欧元,为期30年的河流治理规划,堪称欧洲最雄心勃勃,规模最大的河流治理改造工程。它的目标是,把一条被百年工业废水污染造成死亡的污水沟恢复成为符合生态标准、水质优良的河流。

 

COPYRIGHT © 2018 安徽海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